东方集团遭遇“管控门” 内部治理混乱
在规模扩张冲破了企业管控力形成的极限时,企业注定会险象环生,危机四伏。
2006年9月,东方家园在华南最大的建材家居超市 南昌新盛港店关门;11月,广州最后一店也宣布关门,标志着其全面撤出广州市场。而一直盛传要以2亿美元参股东方家园的美国最大家居连锁店 家得宝也改投家世界。
不碰南墙不回头 ,这大概算得上张宏伟痛下决心关闭南昌和广州店的原因。在这之前,张宏伟曾意气风发,只看到规模的效益,没有看清规模需要与控制力相互匹配,更意识不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扩张碰壁
事实上,东方家园在1999年创立时曾一度小心谨慎,到2001年底,张宏伟用了3年时间才开出6家店。2002年时,北京丽泽店的单店日销售额与年销售额双双创下该行业世界之最。也就是这年,东方家园所属的建材流通业正式确立为东方集团两大主业之一,予以重点发展,并提出到2007年,利用5年时间开出100家门店的中期规划。
到了2004年,东方家园开始疯狂开店,一年内开店8家,门店总数从14家迅速升至22家。但随后,内部治理等方面的瓶颈迅速把张宏伟扩张的步伐挡了下来。到现在为止,东方家园连锁店仅开了连30家都不到,离100家门店的计划甚远,赢利者更屈指可数。
当然,张宏伟开店100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预料到了强势外资必将大兵压境,秋风扫落叶般的合纵连横将要展开。他期望通过先发制人来取胜,毕竟门店意味着络和渠道,是流通业中极为稀缺的资源。拥有了门店,不管是上市,还是出售,都是厚实的资本和筹码,但他也许没有预料到,如果缺乏有效的管控,扩张的边界就将提前降临,而亏损与负债足以让门店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内部治理混乱
就在东方家园最为疯狂的2004年,一位东方家园员工曾写了一篇题为《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园》的文章,指出东方家园总部-城市-商场-门店管理模式中的许多弊端:
门店店长就是土皇帝,我看到的是很多店长的一言堂、家长制,可怜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几十人,到现在短短一段时间所剩无几,这可是十里挑一选出来的啊。
他还说,东方家园在人力资源方面危机重重,人才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家园膨胀的速度。 永远完成不了的销售指标,危如累卵的工作岗位,多付出的劳动没有任何回报,让我们用什么热爱你,我的家园?
张宏伟既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又兼任总裁,内部管理带有国有企业性质,激励机制不到位、约束机制不健全,这是东方家园走到今天的一个原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东方家园的迅速扩张,而内部治理不能与之相对应,导致集团在扩张中触及管控力瓶颈,这才是张宏伟梦想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
由于内部治理混乱,东方家园有相当部分店在亏损,资金链紧张甚至引发了诉讼。2006年5月,辽宁时代以东方家园不履约接房、不按时开业为由,一纸诉状将后者告上法庭,索赔接房违约金等共计1600多万元。
系统平台滞后
在急速的扩张背后,比内部管理混乱更为致命的是其经营模式上的不科学。对于一个缺乏系统平台支持的企业来说,企业扩张的空间将小得多,边界也将提前出现。
张宏伟对东方家园的定位是 四位一体 ,即建材、家装、家居、家具四合一,这自然会导致采购难度大,管理难度大,使得至今全国的22家店没有实现统一采购,不得不在各个地区设立物流中心。
一位同业人士认为,张宏伟把东方家园做得不伦不类, 大而全 的东方家园已经不是纯粹的建材流通业。 从一个方面就可以看出这种混乱:由于东方家园以招商的方式将许多装饰公司请进来,管理又不严格,导致大量打着东方家园旗号的装饰公司混迹于市场,严重损害了东方家园的品牌,这方面的投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