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暴脾气的原因之一 [复制链接]

1#

与过去的家教不同的是,家长知道涉及孩子的事,要用沟通的方法来解决,所以现在的家长经常和孩子讲道理,这是时代的进步表现,也是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但如果遇事,家长在那不停的向唐僧一样碎碎念,后来的效果就不理想了,尤其是那些内心敏感的孩子,他们念头多、想法多、焦虑也多,如果单纯的用谈话的方式沟通,有时反而增加其心理的负担,使他的情绪更不稳定。

看门诊时,经常会和家长聊孩子的病情,谈着谈着,家长经常来一句,这孩子脾气不好,有时还很暴躁。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观察,有所发现不少暴脾气的孩子,家长却脾气好很好,一直和孩子讲道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家长脾气暴,孩子往往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脾气也暴,有样学样以暴对暴,一种是在暴脾气的家长压制下,形成怯懦的性格,胆小怕事,这是过去常见的孩子情绪表现特点。

但现在的家长脾气好,讲道理,却会这种情况时为什么呢,经过反复观察,发现这类型的家长很讲道理,但每次与孩子讲道理,都是在冠冕堂皇的道理下,没给孩子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是利益受损,刚开始孩子还接受,后来就不干了,再后来发现用抗争的方法,家长只好让步,结果孩子不论家长说什么,都抗争,慢慢脾气变坏,家长却力不从心了。有些事,就管不住了,如吃零食喝冷饮等,只好求助于老师和医生,让他们给孩子告诫,不要吃这个,不要吃这个,要这样做,要那样做。长此以往,家长的话孩子渐渐不听了,一讲道理,就逆反,就顶嘴,用激烈的情绪来表达不满;聪明点的装着没听见,一如既往该怎样还怎样。

在心理学派中,有一个流派叫森田学派,其主要的学术观点是“行动转变性格”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不仅有语言,更要有行动。不想让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就不要买,就不让他看见,家长想让他增加运动量,就带头去做,这比在那说半天,没有任何行动好多了。(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