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有位粉丝朋友在后台留言,说了个一直以来困扰她的问题。
妈妈白天上班时,孩子在家里跟着奶奶可乖了,起床也不磨蹭,吃饭督促上两三次就好了,就连电视都不多看,有事没事自己在那里捣鼓玩具,简直就是一个“别人家”的乖宝宝。但是这种表现只限于妈妈不在,等到妈妈下班回到家后,孩子的表现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了。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妈妈帮忙,喝水需要妈妈帮忙端着水杯,吃饭需要妈妈拿勺子来喂,只要不按他的要求去做,就会大哭大闹,水也不喝了饭也不吃了,最终妈妈只能是妥协。
而且孩子在那里哭得时候,奶奶还会说:真的不知道你们平时是怎样带孩子的,水也不会自己喝,饭也不会自己吃,一点都不乖。你看看孩子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没有,乖的不得了。
这话听得妈妈好扎心,有心想反驳一下,但孩子的表现就是这样,妈妈在家和不在家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样子,完全没什么说服力啊。
无独有偶,开心也是这样,自从过年跟着开心奶奶回到老家后,每天视频的时候开心奶奶都要强调这一点:开心自从回来以后,吃饭也好了,作息时间也规律了,人也听话了。言外之意就是开心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饭不好好吃,觉也不好好的睡,还动不动就哭。
不和妈妈在一起,孩子就是个小天使;和妈妈在一起,孩子就变成了小恶魔。同样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判若两人的表现呢?
02
其实,孩子的这种反常表现有下面3种原因。
孩子觉得只有妈妈才是可以完全信任的
记得当初看育儿界权威宝典《美国育儿百科》的时候,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妈妈不在家,保姆或者家人告诉你孩子们表现的像个天使时,不要偷着开心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孩子并没有长大,而是他们对别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白天的玩耍,自己出生后就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婴儿时期的长时间守护使得他们心中对妈妈是完全的信任。不管是有什么要求,妈妈都会满足自己的;哪怕是自己在那里耍无赖,妈妈也会笑着说这个不乖的小宝贝啊,然后帮着自己去善后;而且,他们还相信,只要自己在那里哭,妈妈总是会心软,会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这是和妈妈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虽然充满着孩子气,但却是他们做事情的“准则”。
和别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像奶奶姥姥这样的亲人,在他们的眼中也被划分到了“外人”的行列,充其量只是比保姆啊,隔壁王阿姨之类的人亲近一些,但是和妈妈之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孩子对于外人就比较敏感了,不知道不了解外人的脾气性格,也没有像和妈妈一样,长时间的相处产生了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时候的孩子就不敢像在妈妈面前一样,不敢随心所欲的胡来,万一外人生气了,严厉地批评自己一顿甚至是狠狠的揍自己一顿怎么办?
所以看上去是黏妈妈,只有妈妈在的时候才各种不乖的表现,其实正是孩子信任妈妈的体现。这时候,妈妈只要继续像以前那样,安抚孩子,并且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好了。
03
孩子觉得妈妈回来了,终于可以释放感情了
其实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平时在公司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得强忍着,只要一回家,看到爸爸妈妈,看到爱人,这股子心情就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是这样了。
在妈妈下班之前,孩子对妈妈的想念,以及白天发生的一些事情给他们心情带来的影响都已经酝酿了一整天,早就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了。他们有着太多的话想和妈妈说,有着太多的情绪想要和妈妈表达,所以才会出现黏着妈妈的情况。
这时候,妈妈们也不要说什么,你要懂事,要听奶奶的话之类的大道理,只要紧紧地抱着孩子,耐心的听他们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就好了。如果可以的话,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表达对孩子的爱,妈妈知道一天没见面,宝宝想妈妈了,妈妈也一样想宝宝了啊,现在没事了,妈妈下班了,可以陪着你了。
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并且适时的表达出妈妈的爱,这样就可以了。孩子其实需要的也就是这些,妈妈能够听自己内心深处的话,并且知道妈妈也爱自己。
04
孩子觉得只有这样做,妈妈才会像从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