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间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的汉娜·霍尔本·格雷曾提出一个原则:“教育,就其本意而言,不是要让学生感到舒适,而是教会其思考。”
《娇惯的心灵:“钢铁”是怎么没有炼成的?》一书从近年来横扫美国大学校园的安全主义文化切入,探讨了当安全的概念从“身体之安全”泛化到“情感之舒适”后,过度保护的错误观念如何正在培养失败的下一代,以及“公司化”后的大学如何为回应安全主义文化而逐渐丧失开放多元追求真理的大学精神。在这一进程中,美国青少年抑郁、焦虑、自杀的统计数据逐年攀升——孩子们正在承受巨大的代价。
教育从来都是社会性问题,*治环境、经济背景、阶层变迁、家庭结构等环环相扣,学校、家长都不是罪魁祸首,但也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史无前例的美国青少年抑郁,回应何以至此,《娇惯的心灵》给出了它的答案和启示。
三大认知谬误
“凡是伤害,只会让你更脆弱”“永远相信你的感觉”“生活是好人和恶人之间的战斗”,这三大认知谬误使得很多父母预设孩童的心灵脆弱如风中的蜡烛,时刻预警危险,放纵孩子在第一时间做出的情绪反应,用二元对立的方式思考,将孩子暂时的情绪不适等同于永久的心理创伤,实际上从教育的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心理习惯。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家长将孩子置于保护罩中,学校和老师也因此需要花更多精力应对家长和孩子的情绪安全需求——那些被转嫁到家长身上的传统学校教育责任,是否多少也是作茧自缚?及至进入大学校园,要求教授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