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董颖钰广医三院张小瑞白恬)
令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二度辞职的炎症性肠病有了最新诊疗共识。
9月19日,由广州医院李明松教授牵头、全国百余位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和《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共识》在“消化系统疾病柔济论坛”上发布,为我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诊疗和营养诊疗提供了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
李明松教授
一种伴随终身的“磨人病”
经常腹痛、反复腹泻、粘液血便,严重时一天要上七八次厕所,只能吃流食,偶尔吃错东西还可能导致肠穿孔、渗漏……这样“磨人”的日常,34岁的小蔡(化名)已经承受了6年。
她得的是一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病——“克罗恩”病(CD),与日本前任首相安倍晋三所得的溃疡性结肠炎(UC)都属于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会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有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展到后期发生了癌变,有的患者十几岁就得了克罗恩病,严重时出现肛瘘、大便从阴道排出等情况,痛苦不堪;也有患者因此导致肠胃及其他器官癌变,如宫颈癌、皮肤癌等等”广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明松教授介绍。
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我国炎症性肠炎(IBD)发病率增加了20~30倍,发病率快速增长,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增长最快,该病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
然而,至今没有人知道这种病的准确发病原因,也没有诊断治疗的金标准,甚至仍有很多医生对“克罗恩”并不了解,导致不少患者因误诊、漏诊而加重病情。即便被成功确诊并进行治疗,也将面临高昂的治疗费用和随时复发的风险,许多患者因此身心俱疲,压力过大,产生心理疾病。
种种难题让炎症性肠病成为当下医学界最棘手的慢性病之一。
百余专家携手制定行业诊疗共识
在确诊IBD的系统检查中,消化内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诊疗方法和技术,李明松教授指出消化内镜诊疗的重要性:“我们建议,任何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腹泻患者,尤其是伴有发热、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及肛瘘的青少年和儿童,为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都应该及时行消化内镜检查。当然,IBD患者需要做的检测远不仅这些。”
此外,大多数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都面临营养障碍的问题。“消瘦是这类患者普遍的特征,因为营养都难以吸收,且日常饮食上要非常注意,在发病期很多患者只能吃流质食物。”李明松教授介绍,IBD患者的营养治疗是临床诊疗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作为部分克罗恩病人的一线治疗。但目前我国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普遍不规范。
为规范IBD内镜诊疗与营养诊疗,由李明松教授牵头,组织了全国百余位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和《中国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共识》,并在此次大会中首次发布。
李明松教授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