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上,你能接受“租赁”陌生人当伴娘吗?时下,职业伴娘在大连悄然兴起。从星海湾畔到东港,从炎炎夏日到数九寒冬,职业伴娘奔波于各个婚礼现场,见惯了社会百态、人间冷暖。这份工作虽有“临时演员”的意味,却不止于“演技”。身份保密、不抢新娘风头,她们最担心的是“过分婚闹”……职业伴娘是怎样的群体,又有哪些酸甜苦辣?在时代背景下,行业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发展现状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心声
职业伴娘最担心“过分婚闹”小红书上,25岁的艾佳用一篇个字的笔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她的目标群体是即将结婚的新娘,希望能为新人提供有偿伴娘服务。艾佳有本职工作,在周末兼职当伴娘是为了赚些零花钱。笔记里,除了身高和体重等信息,艾佳着重描述了自己的优点:“有多次伴娘经验,性格外向开朗,自来熟……为新娘拎包提鞋,赴汤蹈火。”
艾佳的职业准则是“三可三不可”,即可以按照新娘要求化妆、可以玩互动小游戏、可以对婚宴来宾甚至是新郎和双方父母保密身份,对外宣称是新娘的闺蜜、同事或同学,毕竟请陌生人当伴娘还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绝对不抢新娘风头、不背着新人收红包,最重要的是不接受“过分婚闹”。人身安全,是绝大多数职业伴娘共同关心的问题。“婚礼接亲时,有的新人朋友婚闹尺度比较大,或是假借婚闹对伴娘上演过分亲密举动。这种单,一定要避雷!”艾佳说。
记者发现,职业伴娘出于对新娘心态的理解,在形容自己的外貌时,总是太过“谦虚”:“本人长相一般,完全能衬托出新娘的美”“扔人堆里找不到”……“有没有明显的文身,或是发色比较夸张,都需要与新人提前沟通。”本市一位职业伴娘比较理解新人的立场,有的新人及家人观念比较传统,如果伴娘文身较重,连伴娘服都遮挡不住,可能会给新人及双亲带来负面评价。此外,也有新人会计较伴郎伴娘的属相问题。
数据
一天内超人应聘伴郎伴娘目前,大连的婚庆市场上,职业伴娘接单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伴郎伴娘平台接单,平台具有中介性质,另一种是个人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推介文章或视频,以此种方式承揽业务。那么,大连市活跃着多少职业伴娘?目前尚缺乏权威统计数据。作为本市某伴郎伴娘平台经营者,26岁女孩关芯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11月22日当天,超过人给平台所持新媒体账号发来私信,想应聘成为伴郎伴娘。其中,女性占比八成以上,绝大多数为上班族,也不乏学生群体。
网上搜索有关职业伴娘的信息很多↑↑
今年5月,关芯从网上看到一条伴娘招募信息,她试着接单并顺利完成任务。半年时间里,她先后承接了15个伴娘订单。此时,关芯敏锐地意识到,婚庆市场对职业伴娘有着天然的需求。比如,新人的亲朋好友在外地,本地熟人不多又不想麻烦人,想凑齐伴郎团、伴娘团出席婚礼确实有难度,此时聘请职业伴郎伴娘就成了不错的选择,一方面服务比较专业,另一方面能避免在伴郎伴娘的问题上牵扯太多精力。
于是,关芯转型成为平台经营者。关芯为新人提供伴郎和伴娘“私人订制”服务,根据服务内容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在三五百元,特殊需求另算。收费包括从早晨接亲到中午婚宴结束的费用,同时新人还要为伴郎伴娘报销相应的路费。
目前,她已为百余对新人提供了伴郎伴娘服务,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幸福而甜蜜的时刻。短短的时间里,关芯已经把业务做到了全国。她通过异地的合作机构,向全国多个省市的新人介绍伴郎伴娘;此外,她也通过新媒体平台面向全国承揽业务。
共识
从业者人品第一“演技”第二未婚,是关芯招募伴娘的硬性门槛。同时,伴娘有无服务经验是优先考虑的条件。接触的新人和职业伴郎伴娘多了,她也很能理解双方的心态。关芯说,职业伴娘把人身安全问题看得很重,而一般情况下职业伴郎则无所谓。
从新人角度来看,由于职业伴娘是陌生人,比较关心伴娘的配合度和活跃气氛的能力,如果出现冷场就不好了。职业伴娘和新娘双方共同担心的问题是怕被“放鸽子”。明明已经确定了伴娘,却突然无法到场,会严重影响婚礼的顺利进行;对于伴娘来说,接单后新娘改变主意临阵换人,甚至拒不履行承诺克扣费用,就会蒙受经济损失。
在关芯的朋友圈里,发布了数条“避雷信息”,提醒行业内从业人员注意。聊天记录截图显示,一位个人在网络揽活的职业伴娘与新娘发生了纠纷。伴娘接单后,还为新人介绍了一位伴郎。未料,伴娘在婚礼前一天放了鸽子,并且还劝伴郎也不要参加婚礼。气愤之余,新娘要求退款,可伴娘却一直拖着。新娘几经交涉,最后伴娘才把钱退了回来。
伴郎伴娘的工作虽然有“临时演员”的意味,但让新人满意却不止于“演技”。做好分内的事情,需要贴心、细心,也要有足够的临场应变能力。当然,更离不开从业者的诚实可靠和责任感。毕竟,一旦在婚礼上出现差错,就可能给新人留下遗憾。所以,行业内就有了一个共识:从业者的人品是第一位的,“演技”是第二位的。
问题新业态亟待确立统一服务规范11月1日,浙江嘉兴一位职业伴娘在社交媒体称,她在婚礼上遭遇了婚闹。新人的朋友对她进行了言语骚扰,这让她感觉受到了侮辱。“一单就能赚几百,还能免费搂席……”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着招募伴郎伴娘的信息。然而,行业里不时爆出的负面信息,也给从业者提个了醒:这份工作,可能不像表面那样甜蜜和轻松。
对此,大连市婚庆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崔巍表示,伴郎伴娘“租赁”业态的兴起,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市场的需求。例如,因现实因素,外地好友难以到现场担任伴郎伴娘,出现的“空缺”需要有人补上。职业伴郎伴娘不仅可以让婚礼更加顺利愉快地举行,相比于请亲朋好友,还能省去一定的开销。另外,婚庆市场在不断发展,职业化、专业化的伴郎伴娘服务使得婚礼的仪式性、展演性、娱乐性得到加强。
崔巍认为,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入行门槛低、缺乏统一服务规范、出现纠纷维权难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新业态能得到科学、有序引导,形成一个产业,将会对大连市婚庆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目前,伴郎伴娘“租赁”机构普遍都是个人和小型工作室,缺乏法律法规和平台约束,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暗藏风险和隐患。例如,外地公安机关已侦破一起案件:不法人员打着职业伴娘承揽业务的旗号,对新人实施诈骗,收到定金后却玩起了失踪。
崔巍建议,新人聘请他人担任伴郎伴娘时,务必对服务内容、报酬标准、潜在风险等明确约定。行业可以出台统一服务规范,并加强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律,让新业态走向更成熟的发展道路。
观察“互联网+”推动婚庆产业创新升级
权威数据显示,年大连市共办理结婚登记对,比上年增加对,同比上升2.8%。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婚庆产业不断跨界、整合,向着个性化、定制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创新升级。以婚纱摄影、婚礼摄像、典礼司仪等细分市场为例,在接单方式、服务品质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变化,“互联网+”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创新动能。
“某种程度上说,职业伴郎伴娘的出现是时代的客观产物,也是婚庆产业互联网化的具体表现之一。”本市一位业内人士说,随着“95后”、“00”后即将步入婚姻,婚庆市场主力消费人群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偏好个性化、科技感的产品和服务。在未来,婚庆产业创新升级的脚步不会停止,这是一场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新禧礼”。
以全息投影技术为例,已在我市的婚礼庆典上开展应用。这项技术以虚拟现实或立体成像的手段,为婚礼营造出满满的“高级感”。(应受访者请求,文中艾佳、关芯为化名)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满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