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920/4698984.html“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本来很爱学习的孩子经历过作业和考试后,开始对上学失去兴趣,还有,孩子不知为何变得悲观起来了……”
这是“爸爸真棒”专栏作者Gauchewood家里老二成为小学生一学期后,他的最大困惑,也是很多小学生家长和我们反映过的问题。
提起上学感受,他无奈地表示:比老大那时候“内卷多了”,“卷速在不停加快”:
帮儿子寻找解决方案的途中,他对目前的学校教育给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看似脑洞清奇,仔细一想却还挺有道理,不知道您是否有同感。
我们的教育总体上是一种“负反馈”为主的、培养悲观者的教育,但好的教育应该是“正反馈”为主的、培养乐观者的教育;
“负反馈”在教数学时很有效,教语文却是个灾难,这也许就是中国数学基础教育优秀、而语文经常被诟病的原因;
家长不要成为“老师的好助手”,而要以自家孩子为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01
儿子上小学后变得“悲观”了
Ryan上小学后,让我最意外的变化就是,他开始有点“悲观”了,总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好。
比如前几天语文考试考了分,他一开始竟然不相信,觉得老师是给错了。
我就劝他:要先相信自己能考好,才能真的做好呀。你看你画画的时候就很乐观,无论多难都会去尝试,最后也画得很好。
Ryan表示:自己考试时倒是不会想太多,但是等发卷子的时候就很紧张,觉得自己考不好。
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有和Ryan一样的想法。那时每次大考之后,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回肯定考砸了。这样,如果真的考砸了也不失望,没考砸的话,反而会惊喜。
也就是说,Ryan和我一样,都把“悲观”当成了一种心理策略,来降低生活中可能的失望。
乐观和悲观其实没有对错之分。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说过,乐观和悲观其实是对同一件事的“解释风格”不同。但问题在于,不同的解释风格会造成人生的重大区别:
乐观者的生活跟悲观者的一样会有挫折、不如意,但因为乐观者在遭受打击后能很快复原,所以他们在事业、学业上都表现更好,也更健康长寿。
而一个人是否乐观,据说有25%是遗传因素,但是后天的影响也很大。
因为乐观和悲观的倾向,本质上是对于未来预判的基本框架,就算是天生乐观的人,如果经常被指出错误,就会慢慢变得悲观,而如果一个人天生悲观,但总是心想事成、不断有事例证明自己有能力,他也就会变得乐观。
那么Ryan这个以前总是欢天喜地的小朋友,为什么上小学后开始变得悲观了呢?其实是因为他面对老师的评价,开始害怕犯错误了。
有一次Ryan一边做作业,一边抱怨:“为啥作业会有标准答案?画画时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他问我一道阅读题的时候,我这个大人也忽然感受到了久违的“被老师支配的恐惧”,觉得没有把握,也许自己的答案也是错的……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讲过一个故事:
“年,几位熟知中国的朋友向我投诉国家的种种不适。我回应:不要告诉我什么不对。我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写一本厚厚的批评中国的书。然而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一个跳高的人,专家认为不懂得跳。他走得蹒跚,姿势拙劣。但他能跳八英尺高,是世界纪录。这个人一定是做了很对的事,比所有以前跳高的做得更对。那是什么?“
一个发展迅速的经济体有很多可批评的,一个跳高运动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不管是哪个方面,从学科到生活到举止,肯定都有一大堆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但在孩子的成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