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货我对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心得体会王莒 [复制链接]

1#
白癞风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http://m-mip.39.net/news/mipso_9083229.html

王莒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继承人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任首都医科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妇联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务理事、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等职务。

师从著名皮肤科专家张志礼教授、陈美教授以及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关幼波教授、王永炎院士,对多种疑难皮肤病和内科杂病的诊治潜心研究,经验丰富。将皮肤科名老中医常用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中医内科专家常用的脏腑辨证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辨证方法,疗效显著。

各位专家、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我在临床学习、应用经方方面的一些认识。

我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拿出来大家在一起探讨,作为一个话题大家讨论。

本次汇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

第二,细辛在皮肤病中的新用;

第三,经典名方治疗皮肤病。

第一部分,首先归纳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常见条文。

桂枝麻*各半汤: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各半汤。”太阳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痒症,用药微出汗,则痒可除,属于表郁轻症,可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麻*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第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麻*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发*、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少,外感风热之邪,内有湿浊蕴郁,阻于肌表而发。麻*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外邪从表而散,也可清利在里之湿热,使内湿从溲道而出,即有“开*门洁净府”之意,可用于荨麻疹、水痘等。

桂枝加*芪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9条:“*汗之病,两胫自冷……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润。瞤润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汗,桂枝加*芪汤主之。”营卫不和,水气乘虚袭之,所以有汗出恶风、身体重痛、肌肤甲错、肌肉瞤润动等症,桂枝加*芪汤,调和营卫,散寒逐湿,乃邪正兼理之法,可用于顽固性痒症等。

薏苡附子败酱散: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3条:“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心典》云:“甲错,肌皮干起,如鳞甲之交错,由营滞于中,故血燥于外也,薏苡破*肿,利肠胃为君,败酱治暴热,排脓为臣,附子假其辛热,以行瘀滞之气尔,污脓瘀血俱从大便排出,皮表之病则可愈。”

甘草泻心汤: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按:“蚀于上部”提示泻心汤可用于治疗上焦火热之疾,如痤疮,此乃心胃热*发于面部所致,恰如《内经》所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甘草泻心汤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专方,本方还可用于口糜与面部痤疮、口周疱疹等。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第13条:“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本方各处内外痈皆可用,赤小豆排脓,其芽得生发之气,能消热*,散恶血,除烦排脓;当归可治各种恶疮。本方可用于白塞氏综合征。

升麻鳖甲汤: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第14条:“阳*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蜀椒主之。”阳*之为病,颜面发斑,类似今之红斑狼疮,阳*轻浅,利于速散,故用雄*、蜀椒辛散之力,以引诸药透邪外出,方后有服之“取汗”,可见本方透解之功,其阴*去雄*、蜀椒者,以邪*不在阳分,不若当归、鳖甲直入阴分之为得也。《医宗金鉴》有二味拔*散:白矾、雄*各等分,共研细末,凉开水调抹,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本经》记载升麻解*,且有透发之功,本方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骨弱肌肤盛,疲劳汗出,腠理开,为风邪所侵,邪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主要以局部肌肉麻木为特征,脉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内经》云:“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芪桂枝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可用于白癜风、顽固性麻木等神经性病变。

木防己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膈间有支饮,发为喘满,心下痞坚,饮聚于膈,营卫运行不利,故见面色黧黑。木防己、桂枝,一苦一辛,并能行水气而散结气,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故以石膏治热,人参益虚。

王不留行散: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6条:“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由于经脉肌肤断伤,营卫气血不能循经脉运行,治疗必须恢复经脉肌肤的断伤,使营卫通行无阻,金疮自然向愈,用王不留行散主治,方中王不留行主金疮止血。

大*虫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8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虫丸主之。”血积则不能濡润肌肤,故肌肤甲错,不能营养于目,则两目黯黑,与大*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是以谓之缓中补虚。

其他还包括

苦参汤方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

雄*熏方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第12条:“蚀于肛者,雄*熏之。”

*连粉方证:《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8条:“浸淫疮,*连粉主之。”

蛇床子散方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20条:“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狼牙汤方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21条:“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经方治疗皮肤病常用方证一览表

这是刚才所说的条文的总结,就是经方治疗皮肤病常用的一些方证,这些方证也是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

经方治皮肤病的小结:

以上是治疗皮肤病的常见的方证,从临床观察来看,皮肤病的症状反应可见于六经病各证及各方证,因此经方的各方证皆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有是证,用是方,用是药,不为“皮肤病”所困扰。

例如皮肤病中常见有口苦、咽干、舌红、脉弦等症状,为少阳之热上冲外犯,则可用小柴胡汤先解其热,虽没有专治皮肤病,但调理了患者内在机体的环境,也可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最常见的是寒热错杂的情形,如既有口干苦、渴欲饮水的上热,又有大便偏稀、胃脘部胀满的下寒,上热下寒,可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见寒治寒,见热治热,寒热错杂则寒热并投,寒热之药绝非相互抵消,而是分途治之,各得其所,综合调理其根本。

局部的皮肤病,一定要有整体观念,通过调理整体来治疗局部的疾患。

皮肤病常伴有汗出,若怕冷恶风、舌淡润、苔白、脉浮缓等,则可径投桂枝汤调理表虚,调和营卫,常有不战而屈人之功的效果,皮肤病遂随着体质改善而逐渐痊愈。

而临床还有一部分患者形体壮实,常伴有大便干结,若有口干苦、舌尖红、苔薄*、脉滑等实热象,则可径投承气剂,泄热通腑排出浊*,皮肤病则也随之而减轻,等等,不一而足。

第二部分,下面汇报在临床当中体会细辛在治疗皮肤病当中的一些作用。通过研究经方,发现细辛有新用。首先从经方看细辛。

麻*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条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寒化不应发热,今始得即出现发热,乃少阴阳虚,复感外邪而兼夹表证。太阳病发热,其脉当浮,今脉为沉,即非纯为表证,脉沉主里,法当表里双解,麻*发汗解表,附子温经扶阳,细辛有什么用呢,细辛它辛温,通达内外,外助麻*解表,内合附子温阳,三药共用,方奏温里解表之效。

当归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阳邪陷阴,手足厥冷,实为厥阴表剂,方中不用姜附,以相火寄于肝经,经虽寒而脏不寒,取桂枝汤而加生姜倍大枣,重在细辛,细辛乃甚于生姜,为何为重呢?盖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细辛温通上下,与生姜横散者功用大殊,故与当归同任,为顺接两脉而设。日本医家主张用此方治冻疮。

再从本草论述来看细辛在临床的运用。

细辛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

缪希雍的《本草经疏》:“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

张山雷的《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易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旨透肌肤。”我通过临床体会到细辛有阴阳相通之效,有敛疮之功,这也可以从上文的方剂分析窥出一斑。我们知道皮肤病虽有形于外,必诸于内,是内在脏腑病变失调的结果,既然细辛能沟通阴阳,疗死肌、顽痹,那么就可以广泛应用于皮肤病中,可以加强体表与体内的联系。我体会,尤其在口腔溃疡中可以使用细辛,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这也是学习经方的一点临床应用的体会。

第三部分,汇报经典名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清代刘奎说:“无岐*而根底不植,无仲景则法方不应,无诸名家而千病万端药证不备。”所以对经方的态度应该活学活用,同时应根据对现代疾病的最新认识,参考后世的有效经验方,临床勤求博采,从而更好地提高疗效。经典名方治疗皮肤病的概论:皮肤病虽为体表病,实为人体内脏不协调的结果,或为先天之本所引发,如遗传基因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为后天之主所引发,即饮食脾胃不调,或为外感六淫所侵袭,火邪致病为热天暴晒易患日光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肺移热于大肠,临床要问咽喉和大便的情况。

下面从四个方面汇报治疗皮肤病的思路:

1.从核心病因看

(1)*:受王永炎院士提出“*邪”概念的启发,同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言:“痈疽原是火*生”,笔者认为皮肤病的核心病因是“*”,解*可分四个阶段:

急性阶段,*犯体表,表现为红肿热痛,用解*清热汤,重用蒲公英、野菊花。

病情发展,*侵气营,表现为高热烦渴,甚至昏聩,用解*清营汤。邪正相争,重用银花炭、生地炭,清血分*热。疾病后期,气阴大伤,解*养阴汤。

(2)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5条云:“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赵炳南教授说:“风字从虫,可能有类似病原体之意。”皮肤瘙痒有风热、风寒之别。前者病位在肤表,急性期居多,方选荆防方。后者病位在腠理,推邪外出,方选麻*方。风*凝聚,皮肤肥厚,状如苔藓,方用全虫方。顽固性瘙痒多用多皮饮。

(3)湿:《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条云:“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赵炳南教授认为“皮肤病统称风湿疡”。用健脾除湿汤。病变居于上者加防风、荆芥、蝉衣。病变在下者加车前草、萆薢、槟榔。

2.从治则治法看

(1)清热:受关幼波教授启发,皮肤病的脏腑辨证主要从肝论治,同时,“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治疗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肤病急性发作时,要重视肝胆与心的辨证,可用龙胆泻肝汤变方(龙胆草、*芩、生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丹皮、大*、生甘草)合三心汤(莲子心、连翘心、生栀子)。

(2)祛湿:湿久可从一个极端表现(即渗出、流水)转化成另一个极端表现(即干燥、角化),集中投以健脾益气之药以从根本上解决脾虚湿盛问题,方用健脾除湿汤,可用于一切慢性、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的治疗。

(3)润燥:除外燥之为病,还有因血虚生燥及阴虚生燥,也是慢性、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生成的原因。用养血润肤饮(*芩、当归、生地、熟地、天冬、麦冬、桃仁、红花、升麻、*芩、花粉)。

(4)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在临床上对疾病(包括皮肤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阴阳失调常呈寒热错杂、上火下寒,在皮肤症状表现上,面部红斑、黑斑、结节红斑、瘙痒、脱发、口腔溃疡等,常见病种有狐惑病、蝴蝶斑、瘾疹、油风脱发、口腔溃疡等。阴阳失和的标准:一为脉象寸关弦滑,双尺沉细;二为体质为上火下寒型;临床症状多为表里不一,寒热错杂,虚实并举。方用四藤汤(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钩藤)合用秦艽五味方(秦艽、乌蛇、川连、漏芦、白花蛇舌草),可有调和人体阴阳、调和气血之功。

3.从辨证分型看,大部分皮肤病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疾病发病的主要根据,主要分型如下:

(1)血热型:清热凉血活血,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皮肤潮红,皮疹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多,表层易剥落,基底有点状出血,瘙痒明显,常伴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舌质红,舌苔*或腻,脉弦滑或数,方用凉血活血汤(生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参、鸡血藤)。伴热*犯肺,有感冒、咽炎和扁桃体炎病史,则合银翘散加减;伴肝郁化火,有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等症状,则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2)血瘀型:活血破瘀,软坚内消,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皮损过度肥厚浸润,舌质暗淡或紫暗,脉缓、弱,方用活血散瘀汤(苏木、赤芍、白芍、红花、桃仁、*箭羽、三棱、莪术、木香、陈皮)。伴肝气郁结,有胸胁胀满、神志不舒等症状,合柴胡疏肝散加减;伴脾失健运,有气短乏力、腹胀便溏等症状,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3)血燥型:养血润肤,凉血散风,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或退行期。病程较久,皮疹呈硬币状或大片融合,有明显浸润,表面鳞屑较少,附着较紧,强行剥离后基底部出血点不明显,很少有新鲜皮疹出现,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方用养血解*汤(鸡血藤、当归、土茯苓、生地、山药、威灵仙、蜂房)。伴肝阴亏虚,有两目干涩、五心烦热等症状,合一贯煎加减;伴肾阴亏虚,有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等症状,合六味地*丸加减。

4.从局部皮损看。

皮损用药是中医皮肤科的重要特色之一。

其致病因素在“血”,然其病位有上下浅深之分,凡血热在上、红斑明显、压之褪色,选用凉血五花汤(凌霄花、鸡冠花、玫瑰花、野菊花、红花),花性轻扬;血热在下、斑疹暗红、压之不褪色,选用凉血五根汤(白茅根、瓜蒌根、紫草根、板蓝根、茜草根),根性下沉。血瘀在浅表,选用活血散瘀汤,可用平和之类,血瘀在深部选用逐血破瘀汤,可用虫类药物。

经典名方治疗皮肤病小结:核心病因“*风湿”。

*:解*清热汤,解*清营汤,解*养阴汤。

风:荆防方,麻*方,全虫方。

湿:健脾除湿汤。

治则治法:清热、润燥、调和阴阳。

清热:从肝,龙胆泻肝汤变方。

润燥:养血润肤饮。

调和阴阳:四藤汤合秦艽五味方。

辨证分型:

血热型:凉血活血汤。

血瘀型:活血散瘀汤。

血燥型:养血解*汤。

局部皮损其致病因素在血,然其病位上下浅深之分,血热在上凉血五花汤,血热在下凉血五根汤,血瘀在浅表活血散瘀汤,血瘀在深部逐血破瘀汤。

以皮肤病中银屑病的治疗为示范,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1)清热解*,阳和通腠:

用药剂量要大,药力方专。一方面要清热解*,尤其要清肺热,解肺*,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大青叶、地丁等清热解*之品,其中30g金银花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一些病程日久,反复不愈,顽痰、顽湿难取的病例,可以借鉴中医外科治疗阴疽的方法,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原则,取阳和汤方之意,加用麻*、白芥子等药物。麻*《本经》记载有“破癥坚积聚”作用。

(2)凉血活血,养血息风:

银屑病以血热为本,热壅血络,发于皮肤则成红斑。叶天士讲:“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凉血活血为治疗银屑病的根本大法。前贤讲:“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凉血活血之品还可以养血息风止痒,用于病程迁延、瘙痒明显者,临床上可以用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紫草、茜草等药物。

(3)健脾助运、强调祛湿:

银屑病静止期、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皮肤干燥瘙痒,增生肥厚,此为顽湿聚结,阻滞气机,精微气血不能濡养肌肤的表现,故针对以上表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无论干湿,无论渗出多少,都要以祛湿为要。对于长期大量脱落皮屑,营养状况不佳,又当重视健脾,健脾也可以祛湿,还可以反佐清热解*之品对肠胃的损伤。

(4)疏肝解郁、重视情志:

银屑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于发于面部者或年轻女子,长此以往会自卑、抑郁,以致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加重病情,反复不愈,陷入“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的恶性循环,长期肝郁,以致肝胃不和,出现纳呆痞满、胃脘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治疗上常用柴胡、郁金等疏肝解郁药物,同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