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跟肖师学中医第18期
把乙字汤打开,看看方药,揭示的正是上述病机,取其意而不用其方。
乙字汤,是治痔疮名方,不明其病机,则开死方子。
时效时不效,把方都用瞎了。
医者,意也。而不是医者,方也。
西医治痔疮手术,纯是胡弄呢,根本就不会治痔疮。
手术之后,三四年又痔疮了,再手术,最后不能手术了,变肛漏!
《温病三焦辨证法之秘笈》
提要;三焦辨证法是脏腑辨证理论在温病辨证上的具体运用。
三焦辨证具有病位明确、病机具体、症状典型的特点。
三焦辨证法反映了温病发展过程中病机变化的基本规律,对临床辨证具有规律性的指导意义。
一,
1,肺: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意思是温邪由上边的口鼻进入,首先侵犯肺。
因为肺主卫,所以温邪由口鼻进入肺所产生的病证,既有属于表证范围的肺卫证,也有属于里证范围的肺热证,此二证虽然病变部位都在上焦肺系统,但是病位在浅深层次上则有表里之分,在“证”的性质上也存在差别。
掌握肺病的表里界线对选取正确治法有重要临床意义。
肺卫证只能见于温病初起阶段,而肺热证多数是继肺卫证之后出现。
肺卫证一般只见咳嗽,有痰不多,很少气喘胸闷。
肺热证则咳嗽气喘,痰粘稠,胸闷胸痛。
可见,辨肺病表里的界线是权衡肺症状的轻重,肺症状轻则是属于表证范围的肺卫证,肺症状重则是属于里证范围的肺热证。
2,心:因为心主神志,所以热邪犯心导致神志异常。
又由于神志异常的病机不同,所以神志异常的症状不一样。
热闭心包证的神志异常症状是神昏谵语或者神昏不语,同时还伴有灼热肢厥,舌绛舌蹇,而热扰心神证的神志异常症状是烦躁不宁,时有谵语,与热闭心包证的神志异常症状不一样,例如阳明腑实证的胃热扰心神,导致神志异常的症状是神昏谵语,但是很少持续昏迷,并且程度相对较轻。
又例如血分证的瘀热扰心神,导致神志异常的症状是躁扰不宁,狂乱谵语,并且时轻时重。
都与热闭心包证的神志异常症状不一样。
可见,热闭心包证以神志昏迷为主要特征,其病机是热邪内陷心包,堵塞心包上的孔窍(即清窍),心神不能自由出入心包上的孔窍(即清窍),则出现神志昏迷症状。
此外,闭阻心包的邪气除了热邪之外,还有湿热与痰浊,他们闭阻心包导致神志异常的症状也都是神志昏迷,但是神志昏迷的程度较浅,表现为似清非清,似昧非昧,同时伴见身热不甚,苔*腻。
二,
1,胃:温病发展到中期见阳明病,阳明病包括胃和大肠病变,两者虽然都属于实热证,但是病位不同,“证”的性质也存在差异。
阳明热盛证病位在胃,有热无结便。阳明腑证病位在大肠,有热有结便。
因此病在阳明胃者,无腹部症状。病在阳明大肠者,腹部胀满,甚至硬痛拒按,便秘。
2,脾:湿重热轻之湿热,困阻脾气,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脘痞苔腻为主要特征。
三,
1,肾:温热病后期肾真阴欲竭证是由上焦、中焦病不愈传变而来,叶天士说:“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若热邪久羁,必耗肾真阴,故邪传下焦肾,尽管邪势已衰,但肾真阴枯涸之象十分明显,症见身热颧红,手足心热或手足背热,口干舌燥,甚至齿黑唇裂,舌绛少津,脉虚细数等阴虚内热表现。
2,肝:温病后期的肝风内动证,其病机是肝阴虚则肝阳盛,肝阳盛极则化风产生肝风内动证。
因为肝肾同源,所以肾阴虚则肝阴也虚,故肝风内动与热邪耗肾阴产生的肾阴虚有内在联系。
肾阴虚是肝风内动形成的基础,肝风内动是肾阴虚发展的结果,即所谓的“水不涵木”。症状以头晕头痛,眼睛干涩,四肢颤抖,腰膝酸软为突出特征。
我们掌握了三焦辨证的“秘笈”,就会用桃核承气汤治伴有神志异常的中风,也会用二陈汤治伴有神志异的中风。
从神志异常症状,辨出病因是瘀热,辨出病因是痰。
还可以用桃核承气汤治精神病!
若能结合“脑髓气郁证”,辨证锦上添花!
把各种辨证法玩熟,胸中自然形成“病机地图”!
桃核承气汤证,有神志异常症状,此神志异常的病机是什么?
是血有瘀热,瘀热扰心神。如果还有脑中风,病因病机都是一个,即瘀热。
一源二歧,同时见两个病。
温病“下之不厌早”,下正对!但是要缓下,不能峻下。
夹阴伤寒派说:昏迷忌用香窜开窍,只宜豁痰。
听明白这话了吗?
人家是说昏迷的病因是痰闭心包,不是热闭心包,别动不动就芳香开窍,芳香耗气。
热邪,湿热,痰邪,闭阻心包,各自用什么开窍?
又怎么辨证?
留给您去干!
我都讲完了,把您带懒惰了。
辨准三种心包闭证,我已经讲完了,用什么方药开窍,弄清楚就完活了。
昏迷,西医弄不醒的时候多去了,还得靠大中医!
分不清是心包闭证与热扰心神,分清楚了,又分不清闭阻心包的邪气。一团糟,治病想当然,必然是失败!
讲述丨肖春宏恩师
整理丨林佳明
编辑丨林佳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