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并出现年轻化趋势。能否保住肛门,是直肠癌患者非常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直肠癌手术,尤其是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手术的难点。本期的逸夫健康微课堂,南京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平主任医师,详细和大家说说直肠癌患者保肛这个话题。
通讯员聂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摄像杨泽华
剪辑戴哲涵
*平
主任医师,南京医院肛肠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专长:擅长痔疮、肛裂、肛瘘、大肠癌等肛肠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特色技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及再次保肛手术,盆腔瘘如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膀胱阴道瘘等的手术治疗。
图源视觉中国
“三好”病人,保住肛门才有意义
患上直肠癌,很多患者见到医生都会问的问题是,“我能保住肛门吗?”日常里不会在意的小器官,却成了直肠癌患者的大问题。随着直肠癌5年生存率的不断提高,是否需要永久性造口,在肚子上“挂粪袋”;会不会出现并发症,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平主任医师表示,直肠癌患者保肛意愿强烈,但不能“硬保”,一般来说,“三好患者”才能保得住肛门:首先是身体要好,如果患者已经不能下床,生活无法自理,那么保住肛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意义就不够大;二是肛门的功能要好,如果术前肛门已经失去了功能,那么保下一个“虚设”的肛门也没有意义;三是患者肿瘤分期要好,如果保下了肛门,但直肠癌手术后很快复发转移了,保肛也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以往国际上将肿瘤距离肛门的高度来作为能否保肛的依据,标准也从之前的7厘米降到了5厘米,但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步,高度已经不是绝对的标准,在*平主任医师这里,肿瘤距离肛门二三厘米但成功保住肛门的,也并不少见。
图源视觉中国
三地三代人技术迭代,保肛更有把握
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在很多外科技术上,走的是对国外技术的模仿与改良道路,但在直肠癌保肛技术上,中国的外科技术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平主任医师表示,这种难得的领先,与我国三地三代人的探索是分不开的。
*平主任医师介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由上海第二医院周锡庚教授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的,他也是*平主任医师的博士生导师。周锡庚教授发明了改良Bacon术式,在没有吻合器的情况下,将肠道从肛门里“拖”出来进行吻合,解决了吻合技术困难问题,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这个术式在90年代末至年初,医院陈贤贵教授进一步完善,简化了手术操作,进一步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让该项直肠癌保肛手术更加普及,但缺点也很明显,作为一项外科开放手术,创伤比较大,不符合外科微创趋势。
与陈贤贵教授一起工作了五年的*平主任医师,对该项手术进一步改善,将腹腔镜技术应用到改良Bacon术上,发展出了腹腔镜保肛结肠拉出术,原本腹部巨大切口微创化了,打几个孔甚至无切口就能完成,患者不需要“开大刀”就能完成保肛,大大减少了创伤。
图源视觉中国
二次保肛,相当于将做坏的工程推倒重来
三次技术的更迭,吻合口瘘是医生们的“大敌”。*平主任医师介绍,吻合口瘘是直肠癌保肛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医院肛肠外科将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超过1%,但在所有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吻合口瘘的整体发生率会在10%。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保肛失败,粪便同样要转道,通过腹部造口来排出。有的保肛失败的患者,还会并发直肠阴道瘘,粪便从阴道排出,难堪之外,患者还会遭遇外阴肿胀、感染等一系列问题,痛苦不堪。
“二次保肛,相当于一项工程做坏掉了,要推倒重来,首先面对的就是一片狼藉的废墟。”*平主任解释道,二次保肛手术会面临很多难点,首先是解剖结构的不清楚,经历第一次手术很多结构已经混乱,手术造成盆腔的瘢痕也会给手术造成很大的麻烦。同时,首次保肛就经常不够的肠子长度,在二次保肛时更加捉襟见肘。所以二次保肛手术没有固定的程式和套路,医生只能按照基本原则见招拆招,具体问题具体去解决,非常考验技术。
也正是因为手术难度太大,国医院开展二次保肛手术。在医院,因为保肛失败前来寻求帮助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