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青海这9人候选全国道德模范附事迹青
TUhjnbcbe - 2023/6/18 20:46:00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审核确定了由各地和*队系统推荐的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6月25日起在中央主要媒体和重点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

全国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经过认真审核,确认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共名,其中:助人为乐类60名、见义勇为类60名、诚实守信类56名、敬业奉献类65名、孝老爱亲类62名。

青海省有9人被确认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许显*、李晶、张任邦入选助人为乐类,卢世蛟入选见义勇为类,马兆红、王晓*入选诚实守信类,李洪占、切阳什姐入选敬业奉献类,元旦才项入选孝老爱亲类。

助人为乐

许显*

许显*,男,藏族,年9月生,中共*员,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新源镇卫生院副主任医师。

许显*作为一名草原白衣天使,数十年如一日行医施善,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他向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三岁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许显*自年7月背起药箱的那一刻起,一直坚守在基层第一线,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很多牧户居住分散,下乡巡诊成为他常做的事,一个医务箱、一辆摩托车,频繁穿梭于草原的每个角落。每当遇到一些身患重病、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时,他除了悉心治疗以外,还会自己掏钱为他们买药,并经常回访、探望,在生活上帮助他们,如同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年7月,许显*自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年8月,当与一名远在千里之外的3岁白血病患儿HLA分型数据检测相合后,他积极配合青海分库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捐前准备工作。10月31日,医院连续注射了4天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血中动员到外周血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循环采集了近5个小时。11月6日上午,他如愿捐献出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成功挽救了这位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接力和爱的传递。他成为青海省第三十二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许显*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生命黯然时能摸索到的唯一光亮,如果能用我的绵薄之力为另一个生命重新点燃希望,无论多少次,我都会去做。”

许显*荣获青海省捐献造血干细胞优秀志愿者、“最美青海人”等称号。

李晶

李晶,女,汉族,年10月生,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孝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

李晶心怀感恩和大爱,开办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中心,收养和资助贫困孤残老人,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身边的老人。老人们称赞她是从大山里走出的“爱心天使”。

李晶是在“希望工程”爱心资助下完成学业的,他人的关爱让她心怀感恩,她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爱心使者。年,她来到民和县,发现这里有些无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独居、贫困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问题牵动着李晶的心。年,她多方筹措资金开办了民和县第一家老年公寓。公寓自开办以来,先后收住贫困孤寡老人40余人,免费收住贫困孤残、无家可归老人9人。李晶亲切地称他们为“爷爷”“奶奶”。

年的一天,一位流浪老人被送到了老年公寓。老人双下肢残疾,由于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一有时间,李晶就过来帮助老人洗漱,给老人喂饭,整理床铺,陪老人晒太阳,教老人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老人终于开口说话了。

为了能给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年,李晶创办了孝康养老服务中心。年夏天,她下乡调研时,发现郭家山村的李奶奶因偏瘫并伴有高血压、胃溃疡、脑梗等多种疾病导致行动不便,孙子年幼、儿子外出打工,老人只能长期卧床。医院住院治疗,并自己出钱安排服务中心护理员悉心照顾,自己也经常去看望陪护。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奶奶病情得到了缓解。出院后,李晶又为李奶奶购置了床上便器、坐便椅、双拐、轮椅等辅助器具,并一遍遍嘱咐李奶奶药该怎么吃、器具该怎么用。李晶还给李奶奶设计了一套适合她使用双拐的方法。这样,李奶奶不仅可以随时晒太阳,还能到巷道里和邻居拉家常。李奶奶逢人就说:“李晶就像我的孙女一样!”

李晶荣获全国敬老助老模范人物、青海省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张任邦

张任邦,男,汉族,年10月生,中共*员,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

20年来,作为一名社会福利工作者,张任邦一直奋斗在助人为乐一线。他把满腔爱心倾注于自己的服务对象,先后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麻风病人、困难群众等余人,曾把多名弃婴、流浪儿童带回家中抚养,并自费照顾老人生活,成为助人为乐的典范。

张任邦担任平安县救助管理站站长时,救助站无房无车无设备,也没有人手,很多时候他既是站长,又是站员,他的家也成了救助站。他经常把弃婴、流浪儿童领回家照看。年5月的一天,张任邦接到民警的电话,得知一名男孩被丢弃在路上。他奔波30多公里接到孩子,发现是一名智力障碍者,只能说出自己的小名。张任邦把孩子领回了家,给孩子洗澡、换衣服……一直忙到凌晨。那段日子,早上张任邦把孩子领到办公室,下班后又领回家。像这样的事,他年复一年坚持在做。

张任邦更将孤寡老人视为亲人,用一片爱心帮助他们安度晚年。每当有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过生日,张任邦会自费给老人买生日蛋糕、水果、饮料等,陪他们过生日。福利院有一位智障老人患有多发性肛瘘,张任邦决心要为他治好此病。他四处打听,找专家咨询,医院。老人经过60天住院治疗终于康复,重回敬老院。有一天深夜,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张任邦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医生误以为张任邦是老人的儿子,责怪他没把老人的病当回事,张任邦没有做任何解释。住院治疗期间,老人行动不便,每次都是张任邦背着他楼上楼下检查,直至出院。

20年来,他以院为家,顾大家、舍小家,将大量的时间交给了需要帮助的对象,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慰藉,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称赞。

张任邦荣获青海省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见义勇为

卢世蛟

卢世蛟,男,汉族,年4月生,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交通治安分局辅警。

卢世蛟在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挺身而出,与持刀歹徒英勇搏斗,弘扬社会正气,是人们心目中的“最美辅警”。

年5月11日18时许,卢世蛟在经过西宁市南川东路时,看到有大量群众聚集在马路上,车辆被堵无法通行,隐约还有呼救声。凭着多年在公安机关工作的敏锐性,他第一时间感觉到“恐怕是出事了”。卢世蛟拨开围观人群,看到一女子躺在地上,脖子正在流血。他赶紧上前查看受伤女子的情况,并准备报警。这时不远处又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卢世蛟看见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拿着一把剪刀,疯狂乱捅另外一名女子。卢世蛟第一反应就是要立即制止行凶者。他在一旁的店铺,找到一根铁棍,冲向行凶男子。刚一靠近,该男子便疯狂地向卢世蛟扑了过来。卢世蛟和该男子展开搏斗,搏斗中他不小心摔倒在地,头部、脸部和手部被歹徒刺伤,鲜血直流。卢世蛟忍着剧痛,将歹徒踹翻在地。周围群众涌上来帮助卢世蛟共同制服了歹徒。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对歹徒实施了人身控制。

卢世蛟在歹徒行凶时及时出手,避免了伤亡范围进一步扩大。卢世蛟头部穿透性骨折,身体面部多处挫伤,重伤二级,医院抢救到第二天,才脱离生命危险。事后他说“:我相信世界上终究还是好人多,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只要碰到了,不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尽力去帮一把。”

卢世蛟荣获青海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

诚实守信

马兆红

马兆红,女,回族,年2月生,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公园巷社区居民。

儿子意外身亡,留下百万巨债。马兆红擦干眼泪,承诺替子还债,一诺千金、诚信做人,马兆红用坚强、勤劳和执着践行着诺言。

年,马兆红的丈夫因车祸去世,马兆红独自抚养两个孩子长大。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马兆红的儿子筹款经营了一座美食城。正当美食城发展初具规模时,年7月的一天,儿子意外离世。在清理儿子遗物时,马兆红才得知儿子生前留有包括借款、房租、装修费等万元的外债,这对于当时已经55岁且经济状况并不好的马兆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纷纷而来的债主,马兆红选择勇敢面对,开始替子还债。“我还债是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的良心。任何人赚钱都不容易,我要趁着身体还行,还能干得动,多替儿子还些债。”马兆红说。

马兆红想只要美食城一直在运行,债主就不会担心。她接手了美食城的经营。刚开始时,马兆红无从下手,巨额债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而且一次性缴纳一年的租金是最让马兆红头疼的,巨大的压力让她学会了如何贷款、如何经营、如何支配。美食城慢慢有了起色,入驻的商家也多了起来。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马兆红在美食城找了间空铺,开了个小店做起了家常菜。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担心早上起晚影响生意,她给手机设置了好几个闹铃。如今,随着美食城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马兆红要还的债也越来越少了。

马兆红荣获“最美青海人”等称号。

王晓*

王晓*,男,汉族,年12月生,中共*员,青海省西宁市兴海路红香柳刀削面馆经理。

王晓*的刀削面馆从开业起,就贴出了“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刀削面”的海报,时间见证了王晓*的坚持和承诺。他用一碗面温暖了一座城,是人们心目中的“最美面老板”。

王晓*16岁离开家乡到青海当兵,部队驻地自然环境恶劣,尤其冬天外出时,吃饭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当地村民每次看到王晓*和他的战友巡线执勤,都会热情款待他们。“村里的人并不富裕,可是村民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感受到了父母般的温暖。”一个“回馈老人、回报社会”的想法像一粒种子,埋进了王晓*心里。

年9月,退伍后的王晓*在西宁市开了一家刀削面馆。开业那天人不多,可他张贴在面馆墙壁上的一张“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刀削面”的海报,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开始人们都觉得这只是老板一时兴起,将近9年过去,人们看到了王晓*的坚持。更令人感动的是,每次有老人来用餐,王晓*都会在其餐票上写上“老人”二字,好让后厨知道这是老人的面,要多煮一会儿,更用心一些。一位73岁的老人说“:起初认为这是老板拉客的小手段,坚持不了多久,可是这么多年了,不管去多少次,老人免费吃面没有变,老板的热情没有变,我们也渐渐地习惯了,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了。”

“诚信经营、为老人免费服务”,是王晓*经营面馆始终坚持的宗旨。近两年来,物价上浮,但他坚守承诺,做到分量不变。同时,为了让老人能吃得安心,王晓*坚持用现杀现卖的牛羊肉,面馆里使用的面粉、食用油等也必须是亲自采购才放心,“虽然这样做会增加成本,但是,做人应该有诚信。”

随着面馆经营步入正轨,王晓*又拓宽了免费服务的范围。年开始,他对来就餐的农民工兄弟实行免费加面;年,又将社区辖区内的“五保户”纳入了免费就餐范围;现在,环卫工人实行半价就餐。

王晓*服役期间曾荣立三等功1次,荣登“中国好人榜”。

敬业奉献

切阳什姐

切阳什姐,女,藏族,年11月生,中共*员,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队员。

切阳什姐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座右铭,在十几年竞走运动的职业生涯中,她以非凡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巨大的付出,不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切阳什姐从小热爱体育,年入选青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她坚持“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作风,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以提高比赛成绩为核心,以争牌夺冠为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和技战水平,认真完成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多次在全国竞走大赛中取得佳绩。年,成功入选国家队集训,为她提供了更高的训练平台和更大的施展空间。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内在潜力不断展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训练成长的历程中,她经历过来自思想的碰撞、生活的磨炼、运动伤病的折磨,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克服重重困难,凭借过人毅力,创造了骄人战绩。

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切阳什姐以1小时25分16秒的成绩获得银牌,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并成为我国首位夺得奥运会奖牌的藏族运动员;在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挑战赛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积分排名第一名,同年她获得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冠*并三次蝉联此项比赛桂冠。这位世界顶级的竞走运动员,在赛场征战了11年的藏族女孩,收获了诸多奖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作为一名青年*员,切阳什姐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思想*治上,积极参加*治学习,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升华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训练、生活中,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成为田径队众人学习的榜样。她从没有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切阳什姐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体育总局优秀共产*员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李洪占

李洪占,男,汉族,年12月生,中共*员,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村原护林员。

李洪占坚守大山60余年,脚步踏遍家乡的山涧沟洼,用一把锄头、一副肩头、一个甲子的时光种绿了家乡的每一个山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树老人”。

曾经的蔡家堡乡,是个“荒土岭、栽死鸟”的蛮荒之地。为了圆心中建设绿色家园的梦想,李洪占从23岁起,春天种树,夏天修剪,秋天补栽,冬天防火,他用两条“泥腿子”一遍遍丈量着蔡家堡的山野,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土,双脚皴裂了一次又一次。他的脚步几乎踏遍全乡,乡里有几道山梁,有几条沟壑,甚至在哪里种了哪些树他都非常清楚。60多年来,李洪占义务种树多亩8万余株。

每年一到春天,李洪占每天早上6点起床,拿起树苗、扛起铁锹,带上干粮就出门,直到日落才归。刚开始种树时,浇水是最头疼的问题。要么挖窝存水,用冰草盖好,涵养水源;要么挖水渠,引水至能浇上水的地方;修不成渠的地方,他就用架子车拉、用马驮、用肩挑……该想的办法都想了。种树也是个技术活,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李洪占总结出了“马蹄底马耳头”等育苗经验,提高了树的成活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李洪占的精心照料下,绿色渐渐覆盖了荒山坡。

年,李洪占从护林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没有因为不再当护林员而停止种树,反而种起树来更带劲了。他将其戏称为“上班”,这个班一上就是60多年,而且,他从未打算过“退休”。年年底,因易地搬迁项目,后湾村搬迁到了条件优越的塘川镇,原本以为李洪占老人可以歇歇了,可没想到他又规划了新的种树路线。

如今,李洪占家已是四世同堂,儿孙们劝他在家颐养天年,可他却说:“只要我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的树,直到拿不动铁锨,上不了山了。我还打算让你们接我的班。”现在老人的二儿子和儿媳妇也跟着李洪占种树,延续父亲光荣的种树事业。

孝老爱亲

元旦才项

元旦才项,男,藏族,年4月生,中共*员,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峨堡镇*草沟村三社牧民。

元旦才项二十年如一日,像孝敬自己父母一样,赡养着两位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元旦才项用20年时光诠释人间大爱。提起他,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难得的好青年。

年,元旦才项得知村里哈乐、伦多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无人赡养,便带上面粉、清油等生活必需品去探望。当他看到老人睡在冷炕上,吃了上顿没下顿,随即产生要照顾两位老人的想法。元旦才项家并不宽裕,他向妻子说出想法后,妻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元旦才项夫妇去接两位老人时,老人们起初说什么也不肯给他们添麻烦。夫妻俩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每天按时给老人送饭菜,顺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看着元旦才项夫妇两边奔走,十分辛苦,两位老人觉得过意不去,元旦才项说:“从过来看望你们的那天起,就已经把你们当作家里人了。”在夫妻俩再三坚持下,两位老人正式走进元旦才项家,成为他最牵挂的亲人。

自从两位老人搬来后,元旦才项夫妻每天为他们梳洗、做饭,把火炕烧得热热的,费尽心思改善老人的生活。老人偶尔有个伤寒感冒,夫妻俩更是端水喂药、揉腿捶背,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由于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且患有高血压,不久相继失明。元旦才项一再叮咛妻子:“老人没有儿女陪伴已经够苦的了,不能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从此,他们对两位老人更是百般呵护。遇上晴好天气,就陪老人在草原上散步;遇上雨雪天气,就陪老人在屋里聊天说笑。

每当牲畜转场时,元旦才项都会让妻子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年,元旦才项家的牲畜转场前往青甘两省的边界处,由于连日下雨,他担心牛羊有损失,只好让妻子和他一起守护在牧场,暂时雇人照顾两位老人。这一守,整整守了半个月。他实在惦记家中老人,心急如焚,不顾山大沟深、路面湿滑,决定步行回家。他在大雨中一路摔跤一路奔走,一天一夜终于赶到了家。

年,98岁的哈乐老人因肺心病等多种疾病,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元旦才项夫妻不分昼夜轮流看守、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好转。两位老人逢人就说:“20年来,元旦才项夫妻俩像亲生儿女一样照顾我们,我们吃得好、穿得好,感到非常幸福。”元旦才项荣获青海省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这9人候选全国道德模范附事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