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大的汽车消费群没有了购车欲,是产品还是用户出了问题?
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曾见过这样的场景:
脚踩TravisScottAJ1的白领,在拥挤的早高峰地铁里闭目享受AirPods中的欧美音乐;穿着巴黎世家Tripe-S的长腿姑娘在LV包里掏出iPhoneXS熟练地叫滴滴下班;每天NIKEDUNKSB踩滑板出门的小伙子,选择搭配小牛电动车代步……
几个场景,也许就能反映当下年轻人的消费态度。80后与90后,看似是车轮上成长的一代,但对于汽车这类大宗消费品的兴趣却在逐渐降低。这对于产值过10万亿、GDP占比12%的汽车相关行业来说,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现象。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知乎有这样一个规矩,所以本文首先探讨,年轻人是不是真的不买车了?
首先根据年中国人口结构数据分析图,-年开始的“婴儿潮”使得28-35岁这一年龄段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然而,在未来的几年里,20-24岁年龄段即将成为主力消费群,但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这一群体相比25-29岁年龄段的人群减少了1,万,不考虑消费能力的提升,这一人群减量将引起减少巨大的消费空缺。
年全国乘用车累计共销售2,.1万辆,同比下滑5.8%,是中国车市连续增长28年后首次同比下滑。TalkingData的数据显示,26-35岁年龄段的人群是汽车消费的主力*,消费占比可达49.3%,因此,整体大环境的不景气,很重要的原因是最大的消费群——年轻人,发生了变化。
造成年轻人不买新车有诸多大环境之下的客观因素:
1.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汽车的拥有欲
网约车兴起、分时租赁覆盖度越来越高、公共交通逐步完善,年轻人有越来越多的方式来解决私家车能解决的代步问题。并且在消费能力较强的一二线城市,私家车的使用成本同样不菲,这一成本既有金钱成本,同时也包含时间与社会资源成本,牌照、停车、能源、保险、维修保养,都需要为私家车预留足够的支出。
2.二手车成为新车的重要抑制因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兴起,对新车欲望降低的年轻人反而对于二手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能够找到靠谱二手车源的前提下,价格便宜、无需购置税、可能获得更多“乐趣”的二手车正在越来越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年一季度,全国累计交易二手车.6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6年以内的车型占了总交易量近7成。反观新车市场,一季度则出现了11%的跌幅。
但是,客观因素并不仅对年轻人存在,真正让年轻人拒绝买车更为关键的因素,仍然来源于当下的年轻人本身。
心态出了问题?年轻人的钱包在想啥?
90后的消费观展现出了兴趣优先、体验优先、理性消费等多元化特征,消费心态也随之从满足需求到满足个性变化。
比如,饮食是满足日常生理机能的基本需求,年轻人更倾向于打卡网红餐厅,满足能量需求的同时满足个性需求。
比如,婚纱摄影作为常规留念的基本需求,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新兴的旅拍、定制拍的方式。
再比如,运动球鞋从满足基础运动穿着的需求,已经被年轻人延伸为具有社交属性和自我展示的必需品。
而这些,当下的主流汽车产品无一能够给予。
1.“负一代”拒绝汽车消费
负一代,是最近被高频提及的群体,其代指拥有超前消费理念,为追求生活品质,通过信用卡、花呗等渠道提前透支自己收入的人群。
这样的消费理念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并且意味着“负一代”年轻人几乎没有存款行为。而大部分情况,汽车消费往往需要单笔支出大额款项,因此“负一代”成为最先拒绝汽车消费的人群。
2.“懒需求”降低汽车消费热度
对于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让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打理自己的生活,因此衍生出越来越多“懒需求”消费,比如送餐上门、上门保洁、上门美妆、快递到家、叮咚送菜等等。
同样,当只需要使用手机就能解决出行移动的事项,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年轻人对汽车消费的热情。
3.大多数汽车不具备showoff属性
年轻人更喜欢彰显个性是不争的事实,而个性的彰显就需要商品的showoff属性。
随着朋友圈、Instagram、小红书、*app这些鼓励分享、推崇个人IP塑造的社交平台的兴起,年轻人拥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方式。并且各个平台衍生出的“达人”、“红人”、KOL,都在影响着年轻人更加